close
2009/06/29
我在分析、診斷與發現出以上六種「病因」之後,我現在要提出若干「良帖」希望能即時治癒將「病入膏肓」的PMP價值。基本上,我與我的團隊可能的作法如下:
一、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並融入嚴謹道德規範之「專案管理培訓者『公約』」──為杜絕上述所有來自於培訓單位所發生的問題,我計劃先按PMI所訂立相關規定為依據來擬定一個「公約草案」,並會廣泛徵求與聽取所有在台灣的REP甚至非REP的意見;並可能藉舉辦「公聽會」、「研討會」來凝聚共識與確定內容,而最後請大家都能簽署與遵守該「公約」。當然,我知道這件事的困難度及可能面對一些業者的抗拒與抵制,但我深信只要是最後經過大多數業者同意的公約,少數不願簽署者一定會遭受到形象上的壓力與經營上的困難。而若使培訓單位都願接受此種規範的話,所有上課學員的權益與PMP的價值就會受到應有的保障。
二、培訓能真正具備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的「專案管理專業講師」──囿於目前講授專案管理的合格講師不足(或良莠不齊),且現多數在此方面的講師雖具PMP及其他相關證照資格,但不是未經專業講師訓練,就是缺乏正確的專案管理知識傳授技巧與表達的能力,造成授課品質普遍低落,影響學員學習成效與知識技術應用的能力甚鉅。我尤其發覺許多人對專業的技能「『能知』不見得『能說』」、「『能說』卻不見得『說的正確』」、「『說的正確』卻不見得『能行』」。為此,我們從累積過去舉辦過幾次僅著重在「表達能力」講師培訓(如當年我在中華專案管理學會所舉辦的CPMI)的經驗與缺失,而從2009年起再增加了「專案管理教學能力培養」的部份,方才能真正培訓出具備『能知』、『能說』與『能行』等必要能力的「專案管理專業講師」。我本身則已將我過去的專案與教學的經驗溶合在一起而發展出「專案管理教學能力培養」的教材,並親自授課(我現在已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使PMP成為一位稱職的專業講師,而不是教人如何考上PMP)。此外,該「培訓計畫」除把我的「教學能力」培養繼續結合李廣義老師講授的「表達能力」而分為兩階段課程外,還由PMI-台灣分會以非常嚴謹的方式來負責「CPMT專案管理專業講師認證」,而建立一套專門為有志成為專業講師PMP們的完整培育與資格鑑定系統(詳情請參考http://www.pmi.org.tw/cpmt/cpmt3rd/index_cer.htm有關CPMT招生與認證簡章)。我認為這是為能導正PMP價值最重要的一個「紮根」的工作與「治本」的任務。(備註:第一屆CPMT的24位學員在歷經六週的磨練已於6月7日 完成兩個階段的課程,並已從上週六起分三梯次進行認證;而獲得CPMT者將於PMI-TW十週年慶的大會舉行公開的授證儀式)
三、提供PMP們可持續進修學習的課程或提昇知識與吸收經驗的機會──大部份的證照,幾乎都只能證明獲證照者本身的『知』,卻無法確保他/她的『行』。而所謂的『行』就是『實戰力』,也就是專業『職能(Competence) 』,而所謂的Competence就是一個影響工作最後表現的綜合力量,所包含的內容中,知識與技術也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它還要具備如判斷力、決策力、領導力…等相關職場能力(Capability)、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Attitudes)與敬業的精神、遵守一定的道德標準、職場倫理與行為(Behavior)規範,以及可能還需要某種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等;而這些都不是可經由證照來鑑定的,而是靠從業人員持續的歷練與學習。因此,其實所謂的PMP,只是被確認具備「專案管理知識」而已;可能90%以上我們所見到的PMP,是屬於「證照的PMP」,而不是能「身體力行的PMP」。而PMI對擁有PMP證照者每三年要求要累積60個PDU才能renew資格的規定,亦是希望PMP們能從持續進修學習、實際參與專案、在專案中歷練、參加專業組織擔任志工、貢獻所長等方式來強化PMP的實用價值。其中,又以期望PMP能持續進一步學習專案管理進階及實務應用性課程來獲得PDU而佔到相當高的比例。為此,這幾年我除從國外邀請了許多大師級的知名講師(如Dr. Jerry Brightman, Dr. David Hillson, Dr. Davidson Frame等)來台授課之外,我與我的老搭擋 周祥東 博士,也開發了許多進階與實務課程(如PMO, APM, EVM…等),並發展一系列稱之為「PMBOK沒教的」講座(我專門負責講專案管理「Soft Skills」,而周博則負責「Hard Skills」,詳情請參考 http://www.psig.com.tw/7_anniversary/seminar/index.asp)預定7月中開講。甚至,為使不在台北地區的PMP們不會喪失這種機會,我們還即將以Webex系統提供您在家或辦公室即可上線同步參與我們的講座。
四、鼓勵PMP們都能參加PMI-Taiwan國際交流活動──一直以來,把PMI-台灣當成是Competitor的若干PMP培訓單位,不是刻意不告訴他們的學員可以先參加PMI後,以更合理及划算的會員價來報名PMP考試,就是完全隱瞞PMI-台灣已在台灣成立近十年的事實。甚至,亦以成立了易使人誤解它是PMI所屬組織的混淆視聽方式來召募會員,且提供完全不符PMI規範的PDU。我在此真的要大聲疾呼所有還不是PMI-Taiwan會員的PMP們趕快加入我們吧!因為,我們不只是真正隸屬於PMI正統的分會組織,更是在台灣當您參加我們的活動後,我們可直接向PMI登錄您PDU的唯一組織(並100%保障您在此方面的權益)。尤其,我們與PMI總會、亞太及全球各分會的交流與密切的互動,及所具備與「國際接軌」的特殊條件與能力。無論您的PMP證照過去是以英文還是以中文簡體(language aid)考的,千萬不要忽略這種國際證照的意義──勇敢地去擁抱及參與我們這種國際化的最佳專業組織吧!因為,也只有我們能舉辦大型的國際會議(如IPMF07)、邀請到國際知名專家、引進全球最先進的專案管理知識與發展訊息、帶領大家參與國際專業活動、關懷台灣的人文發展、協助提昇國家及產業的整體形象。在此,順便談到「英文能力」,我個人認為具備一個完整「說、讀、聽、寫」英文能力者的價值在目前職場上絕對超過擁有PMP的證照。而經常參加我們所舉辦的國際活動(如將於今年9/26日舉辦的十週年慶系列活動,詳情請參考http://www.pmi.org.tw),或與我們一起到國外參加國際活動雖不見得會具體提昇您的英文能力,但肯定對您的PMP會有增加「國際觀」與全球化視野的效果。
五、參與PMI-Taiwan的志工團隊並組成「SIG專業社群」以展現PMP的專業力──這幾年PMI-Taiwan每年在北、中、南所舉辦的20餘場各種大、中、小型活動若沒有近百位志工的協助,我們的活動不可能辦得如此成功。而我們每一季舉辦的「志工菜鳥營」更吸引了許多「剛出爐PMP們」參與,且許多人也因此與我們結緣而踴躍參加我們的志工團隊。目前,學會秘書處正計劃用更具體的行動來召集更多的志工成立「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專業社群」,以我們的專業能力來服務社會與提昇交流學習的機會;它可能包括:「企業及政府專案管理能力診斷小組」、「校園『專案管理社團』服務團隊」、「CPMT專業講師學習交流小組」、「大專院校教師專案管理教學研究小組」、「PMP國際專業交流團隊」等。這些計畫都會由即將選出的「第三屆理監事」來付諸實施,也請對以上志工團隊有興趣的朋友們拭目以待。當然,經由參加我們志工團隊所獲得PMI頒授的PDU是會被承認且是絕對被肯定的。
我今年55歲,1996年在美國加入PMI、1999年10月PMI-台北台灣分會(PMI-Taipei Taiwan Chapter)成立、2000年7月與當年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創立了「中華專案管理學會」,從那時起就擔任兩個學會的理事長,2003年6月PMI-Taiwan才正式在台灣註冊成為全國性社團組織(法定名稱為「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兩會自那時起開始各自分立。2006年8月我把「中華專案管理學會理事長」交棒給 許秀影 教授,今年(2009)我又將卸下我PMI台灣分會理事長的責任,這十年(1999~2009)我與我所帶領過的團隊已成功地達成我們推動專案管理在台灣發展的「階段性任務」(註:我們即將出版《蓽路藍縷十年有成(The Journey of PMI-Taiwan’s Growth)》的十週年專輯,屆時所有PMI-Taiwan會員都會免費收到該書,從書中的圖文與照片會清楚地告訴大家這十年我們的貢獻)。2009年10月起我將邁入人生另一個新的紀元──雖仍然是PMI的終身志工、仍在兩岸大學研究所講授專案管理課程、仍然經營自己與股東創立的專案管理顧問事業,但我會完全退出學會的日常管理(只協助提供策略性建議)、淡出「PMP公開課程的講授」(而只教高階、實務與講師培訓課程),並在我享受「半退休人生」之餘,開始下一個十年的志業──致力於『拯救PMP的價值』與重新塑造一個真正專業的「PMP形象」。您若認同我的理念,請以上述我所列五項行動來加入我們『拯救PMP』的行列。
《全文結束》
(作者註:本人已於日前在【http://tw.myblog.yahoo.com/1stpmp-barry】開了一個部落格,歡迎讀者瀏覽並提供建議,謝謝!)
2009/6/29刊載於http://www.pmi.org.tw/e-letter/53/53.htm
我在分析、診斷與發現出以上六種「病因」之後,我現在要提出若干「良帖」希望能即時治癒將「病入膏肓」的PMP價值。基本上,我與我的團隊可能的作法如下:
一、建立一個公平合理並融入嚴謹道德規範之「專案管理培訓者『公約』」──為杜絕上述所有來自於培訓單位所發生的問題,我計劃先按PMI所訂立相關規定為依據來擬定一個「公約草案」,並會廣泛徵求與聽取所有在台灣的REP甚至非REP的意見;並可能藉舉辦「公聽會」、「研討會」來凝聚共識與確定內容,而最後請大家都能簽署與遵守該「公約」。當然,我知道這件事的困難度及可能面對一些業者的抗拒與抵制,但我深信只要是最後經過大多數業者同意的公約,少數不願簽署者一定會遭受到形象上的壓力與經營上的困難。而若使培訓單位都願接受此種規範的話,所有上課學員的權益與PMP的價值就會受到應有的保障。
二、培訓能真正具備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的「專案管理專業講師」──囿於目前講授專案管理的合格講師不足(或良莠不齊),且現多數在此方面的講師雖具PMP及其他相關證照資格,但不是未經專業講師訓練,就是缺乏正確的專案管理知識傳授技巧與表達的能力,造成授課品質普遍低落,影響學員學習成效與知識技術應用的能力甚鉅。我尤其發覺許多人對專業的技能「『能知』不見得『能說』」、「『能說』卻不見得『說的正確』」、「『說的正確』卻不見得『能行』」。為此,我們從累積過去舉辦過幾次僅著重在「表達能力」講師培訓(如當年我在中華專案管理學會所舉辦的CPMI)的經驗與缺失,而從2009年起再增加了「專案管理教學能力培養」的部份,方才能真正培訓出具備『能知』、『能說』與『能行』等必要能力的「專案管理專業講師」。我本身則已將我過去的專案與教學的經驗溶合在一起而發展出「專案管理教學能力培養」的教材,並親自授課(我現在已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使PMP成為一位稱職的專業講師,而不是教人如何考上PMP)。此外,該「培訓計畫」除把我的「教學能力」培養繼續結合李廣義老師講授的「表達能力」而分為兩階段課程外,還由PMI-台灣分會以非常嚴謹的方式來負責「CPMT專案管理專業講師認證」,而建立一套專門為有志成為專業講師PMP們的完整培育與資格鑑定系統(詳情請參考http://www.pmi.org.tw/cpmt/cpmt3rd/index_cer.htm有關CPMT招生與認證簡章)。我認為這是為能導正PMP價值最重要的一個「紮根」的工作與「治本」的任務。(備註:第一屆CPMT的24位學員在歷經六週的磨練已於6月7日 完成兩個階段的課程,並已從上週六起分三梯次進行認證;而獲得CPMT者將於PMI-TW十週年慶的大會舉行公開的授證儀式)
三、提供PMP們可持續進修學習的課程或提昇知識與吸收經驗的機會──大部份的證照,幾乎都只能證明獲證照者本身的『知』,卻無法確保他/她的『行』。而所謂的『行』就是『實戰力』,也就是專業『職能(Competence) 』,而所謂的Competence就是一個影響工作最後表現的綜合力量,所包含的內容中,知識與技術也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它還要具備如判斷力、決策力、領導力…等相關職場能力(Capability)、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Attitudes)與敬業的精神、遵守一定的道德標準、職場倫理與行為(Behavior)規範,以及可能還需要某種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等;而這些都不是可經由證照來鑑定的,而是靠從業人員持續的歷練與學習。因此,其實所謂的PMP,只是被確認具備「專案管理知識」而已;可能90%以上我們所見到的PMP,是屬於「證照的PMP」,而不是能「身體力行的PMP」。而PMI對擁有PMP證照者每三年要求要累積60個PDU才能renew資格的規定,亦是希望PMP們能從持續進修學習、實際參與專案、在專案中歷練、參加專業組織擔任志工、貢獻所長等方式來強化PMP的實用價值。其中,又以期望PMP能持續進一步學習專案管理進階及實務應用性課程來獲得PDU而佔到相當高的比例。為此,這幾年我除從國外邀請了許多大師級的知名講師(如Dr. Jerry Brightman, Dr. David Hillson, Dr. Davidson Frame等)來台授課之外,我與我的老搭擋 周祥東 博士,也開發了許多進階與實務課程(如PMO, APM, EVM…等),並發展一系列稱之為「PMBOK沒教的」講座(我專門負責講專案管理「Soft Skills」,而周博則負責「Hard Skills」,詳情請參考 http://www.psig.com.tw/7_anniversary/seminar/index.asp)預定7月中開講。甚至,為使不在台北地區的PMP們不會喪失這種機會,我們還即將以Webex系統提供您在家或辦公室即可上線同步參與我們的講座。
四、鼓勵PMP們都能參加PMI-Taiwan國際交流活動──一直以來,把PMI-台灣當成是Competitor的若干PMP培訓單位,不是刻意不告訴他們的學員可以先參加PMI後,以更合理及划算的會員價來報名PMP考試,就是完全隱瞞PMI-台灣已在台灣成立近十年的事實。甚至,亦以成立了易使人誤解它是PMI所屬組織的混淆視聽方式來召募會員,且提供完全不符PMI規範的PDU。我在此真的要大聲疾呼所有還不是PMI-Taiwan會員的PMP們趕快加入我們吧!因為,我們不只是真正隸屬於PMI正統的分會組織,更是在台灣當您參加我們的活動後,我們可直接向PMI登錄您PDU的唯一組織(並100%保障您在此方面的權益)。尤其,我們與PMI總會、亞太及全球各分會的交流與密切的互動,及所具備與「國際接軌」的特殊條件與能力。無論您的PMP證照過去是以英文還是以中文簡體(language aid)考的,千萬不要忽略這種國際證照的意義──勇敢地去擁抱及參與我們這種國際化的最佳專業組織吧!因為,也只有我們能舉辦大型的國際會議(如IPMF07)、邀請到國際知名專家、引進全球最先進的專案管理知識與發展訊息、帶領大家參與國際專業活動、關懷台灣的人文發展、協助提昇國家及產業的整體形象。在此,順便談到「英文能力」,我個人認為具備一個完整「說、讀、聽、寫」英文能力者的價值在目前職場上絕對超過擁有PMP的證照。而經常參加我們所舉辦的國際活動(如將於今年9/26日舉辦的十週年慶系列活動,詳情請參考http://www.pmi.org.tw),或與我們一起到國外參加國際活動雖不見得會具體提昇您的英文能力,但肯定對您的PMP會有增加「國際觀」與全球化視野的效果。
五、參與PMI-Taiwan的志工團隊並組成「SIG專業社群」以展現PMP的專業力──這幾年PMI-Taiwan每年在北、中、南所舉辦的20餘場各種大、中、小型活動若沒有近百位志工的協助,我們的活動不可能辦得如此成功。而我們每一季舉辦的「志工菜鳥營」更吸引了許多「剛出爐PMP們」參與,且許多人也因此與我們結緣而踴躍參加我們的志工團隊。目前,學會秘書處正計劃用更具體的行動來召集更多的志工成立「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專業社群」,以我們的專業能力來服務社會與提昇交流學習的機會;它可能包括:「企業及政府專案管理能力診斷小組」、「校園『專案管理社團』服務團隊」、「CPMT專業講師學習交流小組」、「大專院校教師專案管理教學研究小組」、「PMP國際專業交流團隊」等。這些計畫都會由即將選出的「第三屆理監事」來付諸實施,也請對以上志工團隊有興趣的朋友們拭目以待。當然,經由參加我們志工團隊所獲得PMI頒授的PDU是會被承認且是絕對被肯定的。
我今年55歲,1996年在美國加入PMI、1999年10月PMI-台北台灣分會(PMI-Taipei Taiwan Chapter)成立、2000年7月與當年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創立了「中華專案管理學會」,從那時起就擔任兩個學會的理事長,2003年6月PMI-Taiwan才正式在台灣註冊成為全國性社團組織(法定名稱為「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兩會自那時起開始各自分立。2006年8月我把「中華專案管理學會理事長」交棒給 許秀影 教授,今年(2009)我又將卸下我PMI台灣分會理事長的責任,這十年(1999~2009)我與我所帶領過的團隊已成功地達成我們推動專案管理在台灣發展的「階段性任務」(註:我們即將出版《蓽路藍縷十年有成(The Journey of PMI-Taiwan’s Growth)》的十週年專輯,屆時所有PMI-Taiwan會員都會免費收到該書,從書中的圖文與照片會清楚地告訴大家這十年我們的貢獻)。2009年10月起我將邁入人生另一個新的紀元──雖仍然是PMI的終身志工、仍在兩岸大學研究所講授專案管理課程、仍然經營自己與股東創立的專案管理顧問事業,但我會完全退出學會的日常管理(只協助提供策略性建議)、淡出「PMP公開課程的講授」(而只教高階、實務與講師培訓課程),並在我享受「半退休人生」之餘,開始下一個十年的志業──致力於『拯救PMP的價值』與重新塑造一個真正專業的「PMP形象」。您若認同我的理念,請以上述我所列五項行動來加入我們『拯救PMP』的行列。
《全文結束》
(作者註:本人已於日前在【http://tw.myblog.yahoo.com/1stpmp-barry】開了一個部落格,歡迎讀者瀏覽並提供建議,謝謝!)
2009/6/29刊載於http://www.pmi.org.tw/e-letter/53/53.htm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