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章 行銷與教化(Promotion and Cultivation)
 
以「苦行僧」與「佈道者」胸懷行銷專案管理
    從2000年初NPMA還在籌備階段的時期,我們就開始以PMI-台灣的名義舉辦講座。那時,我們連網站都沒有,更甭談有任何宣傳行銷的能力。要召集一群人參加我們的活動所唯一能做的就是靠我們這幾位的志工以打電話的方式各自邀請朋友及朋友的朋友來參加。而我們的「第一次」就是在預估有30位,卻只到了5位(不含志工)情況下舉行的(這5位還都是靠人情)。散場時,我、偉正、文彬等把剩下一大半我們自己籌錢買的點心打包分配帶會去。我把它當成連續三天的早餐,只是每吃一口,就總覺吃了一肚子的「心酸」。從那時起,我就告訴我自己與夥伴們:「我們要準備走一個非常艱辛與漫長的路」,而要找一位能「行銷專案管理理念的『苦行僧』」,那還真是「捨我其誰」呢?回想過去的「悲壯」,看到目前我們每月講座動輒1~2百人、大型活動可達4~5百人而言,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沒有這十年來的點滴付出,怎能可能會有今日的成果。
 
    學會成立後的「望智代管時期」,偉正還不惜血本辦了幾場講座,2001年5月就開始就每月舉辦定期的講座活動。那時為了喚起政府與產業對專案管理的瞭解與重視,我連續幾場講的大都是圍繞在專案管理所能創造的「價值」、發展趨勢、方向、WTO與全球化等主題。一方面介紹PMI與PMP,另一方面以NPMA來召募會員,也使參加的人數平均從30人起路續增加到60人。其中,最受鼓舞的是有 一兩 場講座還得到HP及IBM兩家外商公司員工的踴躍參與。使我們深受鼓舞。2001年底第一次由台灣IBM趙副總所提出演講的邀請,開始了我另外一項代表學會受邀到政府機構及公民營企業宣揚專案管理思維的使命與擔任「佈道者」的生涯(當時,我其實是以「朝聖」的心境去IBM學習,卻得到相當好的交流互動的經驗)。旋即,在當年我連續接受許多包含台積電、台灣惠普(HP)、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台灣微軟等知名企業的邀請,而我每一次的全力以赴推銷我們的理念及與他們交換專案管理實踐上的心得,都得到他們的肯定與好評。
 
政府單位與高階主管是最應先被教育的
    與美國政府與一些先進國家就專案管理的實踐來相比,我們的政府各單位一直是一片「沙漠」。所以我認為應該到政府單位去推廣專案管理的想法,終能於2002年春季展開。首先,應教育部之邀,在其新任高中校長講習會中,主講「專案管理與組織文化」;又受考試院考選部劉初枝部長之邀及在其親自主持及80位考選部員工參加下,主講「政府部門應如何導入專案管理之運用」,且就「國家證照」向劉部長做了相當深入的請益。最值得稱道的是教育部范巽綠次長邀請我與陳於志副理事長擔任其推動「九年一貫國教課程專案管理顧問」,並為教育部舉辦系列的「專案管理知能與技術研習會」。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3年的8月,國防部軍備局局長,也是我的老長官孫韜玉中將請我為軍備局做一天的「國防與專案管理講座」。我那時告訴孫局長:「您可以不付我任何費用,但我只請求您一定要派重要主管來參加,而不是『派公差』找一些低階人員充場面」,並開玩笑的說:「我至少要看到兩顆星喔,少一顆我就不講」。結果,那天由孫局長親自主持並大部份時間都在場聆聽,國防部各軍種及中科院校級以上代表共82位參加,還出現了包括孫局長一共是五顆星,且多為上校階主管。課後,軍備局當然付我「鐘點費」,而我把它全數捐給了NPMA,並等於向NPMA買了一個「企業/團體會員」的一年會費回贈給了軍備局。這樣做,主要是實踐我一貫的原則,即任何政府單位的邀請,我可以回饋「國家栽培」之心不收取費用,但一定要有高階或/及決策主管來聽,對企業我亦堅信「向關鍵人物推銷專案管理才容易使該企業接受」的基本策略。
 
    另外一件也是讓我無法忘懷的事,是我第一屆CPMP班有一位叫Yvonne的學生在高雄縣政府負責人才培訓。某日,她打電話邀請我於2003年6月25日到該縣府做四個小時的演講。她除了對我前後交通食宿規劃週到細膩外,還安排縣府一些高階主管接見我。當時,反正一切「行禮如儀」,我也沒有預期太多;只是,到了演講會場我才知道是楊秋興縣長親自主持,縣府一、二級主管等共百餘位參加。最不可思議的是楊縣長的全程參與並作筆記;而他不只是開場引言,他最後還對與會員工就我所演講「政府部門應如何應用專案管理」的內容作學習心得「總結」。雖然我不認識楊縣長,但我只知道一般「日理萬機」首長們,鮮有會像他一樣親自參與這樣的培訓活動,並仍如此虛心的學習,而這些也確實都反應在高雄縣的良好的施政成效上。迄今,我都一直與楊縣長保持每年的互送賀年卡「淡如水」式的交往。
 
給政府菁英們的一堂課使我深受鼓舞
    這麼多年來,我對政府單位推廣專案管理理念效果最佳的,莫過於2006年行政院所舉辦的「菁英領導班」。該班是從各部會十職等以上主管中遴選出優秀的30名,送到美國哈佛大學短期進修。行前,再邀請幾位在法律、政治、經濟、教育、管理等相關的學者專家先給他們作一星期的「暖身」式的訓練。我於8月21日先應邀在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參加行政院長蘇貞昌所主持的開訓典禮與合影留念,並於第三天按班主任之要求,以英文向該班作三個半小時專案管理的演講與研討。這些所謂政府部門的「菁英們」可絕非浪得虛名,從現場熱絡地反應,就不難看出他們個個學經歷、專業與能力俱優。尤其,因討論熱烈,學員還主動提出延長半小時下課。中午用餐時,許多學員意猶未盡地繼續與我邊用餐邊討論。其中,在餐後特別送我離開包括學員長等幾位學員告訴我:「老師您今天講了許多有關政府部門應有的專案管理實踐都是我們過去所未曾聽過的,這使我們有感於我們未來的責任」。這一場的菁英會,我並未留下他們任何人的資料,更記不得他們的名字;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們中有任何人在政府單位嶄露頭角,並若還記得那天我說的,我深信他們就會產生某種「改變的力量」。
 
    其實,這些年我與學會其他理監事們陸續應邀到其他許多政府機關或財團法人演講或提供1到10天的訓練課程的還真不少。包括行政院研考會、環保署、消防署、台北市政府、台北縣政府、工研院、中科院、中衛中心、陸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中區職訓局、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外交領事人)等數十個單位。
 
百場公民營企業的演講與內訓是最佳的理念行銷
    從2001年迄今,我分別代表NPMA、PMITW或PSIG應邀到兩岸三地的超過100家企業,及大約50所大學演講過。接到第一次的企業內訓是2002年7月來自台灣惠普公司(HP)的委託由學會與博鴻專案管理顧問公司共同執行的「PMP專案管理師培訓班」,這也是我們最先在台灣使用英文PMP的教材授課。接著,2002年 9月13日到11月29日間為台積電實施100餘人兩梯次的「CPMP企業內訓班課程」;且開結訓時該公司IT部門林坤禧副總及沈維均協理蒞臨致辭並與本會副祕書長馬淑怡 頒發結訓證書及成績優良獎狀(後續為台積電完成四梯次共300餘人之培訓)。當年還有10月的宏達電子、11月23-25日西門子樓宇科技公司、12月16-17日中國電信集團四川電信公司等。2003年起,學會囿於人力的不足及成本上的考量,遂以接受邀請演講與公開課程為主,而未涉入太多的企業內訓的服務。
 
    應企業之邀的演講除前述的IBM、HP那幾家外、我為台積電不同的部門以不同的主題就演講了好幾場(其中一場為"Integration Management -The Soft and Hard Skills that a Project Manager Needs to Learn")。到大陸工程公司演講了三次,主題包括:「如何建立戰略性專案管理辦公室」、「專案領導」、「專案溝通」等(還有英文與中文之別)。之後,我演講過的知名企業有高階主管主持的包括:宏碁集團張善政副總經理主持、100餘人參加的「專案管理戰略性思維」講座(2006/3/13)、玉山金控黃男州策略長(現為總經理)主持有30餘位高階主管參加的「專案管理高階主管講座」(2007/5/10)、深圳的華為科技由技術長主持的「如何建立戰略性專案管理辦公室」(2007/5/28)、華寶通訊總經理陳招成主持、研發副總彭聖華、人資處長羅仕宏等30位高階主管參加之「專案管理策略性思維與其核心價值」講座(2008/10/27)、台灣甲骨文(Oracle)吳昇奇總經理主持的「Best Practice of Competent Project Manager」(2007/09/15)、華碩電腦教育長吳崇文主持的「六標準差黑帶研討營」(2007/6/14)、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所主持的「專案管理高階講座」(2006/6/8)。另上海商銀、富邦銀行、台灣高鐵、精誠資訊等亦均為超過30~100位中高階主管參與的講座。
 
令人終身難忘的三場演講
2006年11月17日我應台灣第一品牌-趨勢科技(Trend Micro)之邀前往西湖渡假村參加他們的「2006 TW Engineering Camp」並做專題演講。早上我著短褲、T shirt很休閒地到餐廳用餐(我認為不應會有人認出我),沒想到忽然有人在我後面叫我:「熊博士歡迎您!」回頭一看居然是我從未見過面(只是書上見過)穿的也很休閒Trend Micro 的CEO,從美國總部飛來的Eva(陳怡樺)。她接著說:「您今天的穿著很符合我們公司的文化」,並邀請我與董事長張明正先生(Steve)一起用早餐。我從之前至少閱讀過三本有關Trend Micro 的書(包含Steve/Jenny/Eva所著的《擋不住的趨勢》)及已為他們上了許多PMP的課程,所以不難找到許多與Steve及Eva 閒聊的話題及表達許多對他們的欽佩與肯定。而Steve卻說:「我們仍有許多需改善的地方,也請熊老師多指導。」活動正式開始前,我遵循專業講者的基本規範,仍著正式西服到達會場,迎面而來的又是Eva,卻驚訝地說:「您怎會換穿成這樣?」。我當然先微笑以對,心中卻盤算待會要如何開場。那一場盛會Trend Micro共有450餘人參加,包括來自於美、日、菲等世界各國的高階主管,所以全場都是以英文發言。在Steve、Eva 及文化長Jenny(陳怡蓁Steve的夫人,Eva的姐姐)分別上台發言鼓舞士氣、說明公司的願景、經營理念及企業價值,再加上講些笑話、猜謎等把全場帶到非常high的情境後,就輪到我上場以「Project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s, and Soft Skills」為題也用英文發表演講。為使我自己融入當時的氣氛與TM的文化,我開場第一件事就是當場脫掉西裝、扯掉領帶、捲起袖子,並說:「Good communication is starting from the same attire style, and now I am Trend Microer」,全場為之大笑(Eva尤其笑得開心)。整個90分鐘演講過程中,不只我的「唱作俱佳」而全無冷場,Steve/Jenny/Eva的三巨頭也一直聚精會神地聆聽並勤作筆記,且不時的提問而持續維持全場的熱絡。中午餐會,我被安排與Eva及許多高階主管同一桌,Eva說:「我們書中《擋不住的趨勢》所提到好多位Trend Micro的開國元老大都在這理」並為我一一介紹,使我真正感受到一頓好而無法忘懷的「饗宴」。那次的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的並非只是Trend Micro的特殊的企業文化、員工高昂的學習意識,而更是三位公司最高層的虛心求上的精神與領導風範;這些都是為Trend Micro打造出世界級「資訊防毒系統」品牌的原因之一。最起碼,我知道他們三位是我迄今到各企業百餘場演講觀眾中同時聆聽層次最高而最認真的,也是同一家公司與會人數最多的。
 
    2007年7月28日我應台大醫院之邀到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為其一二級主管與員工共140人作「專案執行與控管實務研討」。院長林方郁親臨主持,並先禮貌告知在他致詞後不久必須先行離開參與其他會議。對我而言,這是非常習慣且理所當然之事,因為大部份組織高層都是「日理萬機」根本無暇聽甚麼演講(且可能有些人不認為自己還需接受甚麼「新理念」)。當時,我以曾是在醫院陪同罹患肝癌末期父親走完生命最後一段的一位病人家屬的心路歷程作為開場,說出病人家屬與病人對醫院服務與「同理心」的期望,再慢慢轉入醫療專案管理、醫療流程及行政控管的重要性云云。我是用一種感性的方法去詮釋一種極為硬梆梆的專案管理知識與技術,使全場聽眾幾乎無人不融入這種情境。讓我最驚訝的是林院長在我開始演講後,都一直未離席。中場休息時間,他告訴我:「已把原訂行程調整,要全程聽完您的演講」。他還就我的主題內容在總結時勉勵與會主管對管理應有的精神與態度,在共進午餐時間中我們還談了許多相關的話題,這又是給我一次極為難得的經驗,使我對醫療體系與醫院行政管理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更為林院長的學習與自我要求的風範感到欽佩。
 
    從2007~2009間,每一年春節後我們都會接受聯電(UMC)的TQM/PMO主管之邀到該公司為其做「UMC年度最佳專案」的評審。該評選過程包括書面資料的審查與現場提報。該活動每次都由高階主管主持,評審除邀請內部主管擔任外,還邀請外部專家參與。與會者及最佳專案候選者不只是竹科的員工,還有新加坡與南科等其他各地經由視訊會議來共襄盛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都是先由獲選參加總決賽專案的Sponsor作開場介紹、再由PM進行提報,而許多組還有自己的「隊呼」或象徵其團隊精神的一些行動等,每一組提報完後,由五~八位中的評審做講評。2008年那次,他們先請我演講「鄭和下西洋七次成功的專案」,再與UMC馮台生資深副總、吳英志副總及PMITW周祥東副理事長及陸正平老師一起對參選之專案作年度最佳專案評選。決選出的優勝專案的各PM當場接受獎金的頒發,使受獎團隊均深受鼓舞,堪為產業界重視專案管理的一種典範,也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優良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bal Traveler 的頭像
    Global Traveler

    旅行者的世界版圖

    Global 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