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三之五

用自己的「大數據」來總結我的2015養生篇)

3/15/2016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特別是60歲以上剛從職場退下來的人,養生保健可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大多數曾經承受過「三明治(上有高齡父母、下有嗷嗷待哺子女、自己努力打拼事業)」壓力的人現在更是要為自己而活了。否則,就如同網路笑話所戲虐的「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或更糟糕的是,再加上兩句「老婆在教堂(嫁給他人)、兒子在玩任天堂」。仔細思考一下,任何一句玩笑必有其意義所在,所以在詼諧逗趣之餘,更應該知道如何為自己的興趣與生命的意義而活,為親愛的另一半正面積極且健康地活。以上所述的健康、積極、正面、有意義、興趣等的「集合」在生活中則不外乎由養生、保健、飲食、運動、嗜好及生活習慣等來展現

 

     2015是我為自己設定是「養生保健的啟動年」,且有別於以往,在我的「總年度工時表」中設定了諸如「EXERCISE」、「HEALTH 」、「COOKING」、「LEISURE」四大類型的「專案代號(帳號)」。以上四個專案總工時共耗了273小時,佔年度2883小時的9.5%(顯然他們已經在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它們各自獨立但彼此間依然有「相互依存(dependency)」(也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的關係。譬如說游泳是一種運動,但對我而言他也是一種休閒,更是一種保健(大多游泳場所,都有類似三溫暖、蒸氣浴或水柱水療等);又譬如說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健行(hiking)」,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休閒,更是一種保健。但無論如何,我在記錄時會選擇一種,而不是所有帳號通通報工時,以免造成浮報。

      

根據我工時表中做分析出來的大數據(還包含我iPhone所顯示的每一天所步行的步數及公里數),2015全年我共步行了929公里(幾乎是每隔一天走一次、每一趟至少5公里(平均時速5.27公里)、而平均到每天則是走2.54公里)這主要是來自於我這兩年開始或者是晨間或晚餐後有走路的習慣。而這個走路的習慣不只是局限於居家附近,所以我的「足跡」除了最多包括北加州家附近方圓2英哩範圍內的幾個步道(trail)/公園(park)及自然景觀保留區(regional reserve)【如以下前6張照片】、台北中山北路的花博/新生公園一帶、三芝社區與淺水灣海邊步道外【如接下來後6張照片】,

 








 還遍及阿里山森林步道、頂石棹的五大步道(雲之道、櫻之道、霞之道、霧之道、茶之道)、日本輕井澤(騎自行車+步行)、日光的小田代原/戰場之原步道、美國Vermont Mt. Mansfield 山頂Tunda WalkOhioCleveland 伊利(Lake Erie)湖畔、Maryland 州的Wheaton Regional Park、紐約的中央公園、華府的英雄瞻仰行(空軍紀念碑【Air Force Memorial】->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Cemertory】->硫磺島浴血戰紀念碑【Iwo Jima Memorial】)【如以下6張照片】,





大陸湖南的崀山風景區步道、鳳凰古城、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空玻璃步道/鬼古棧道/天門洞【如以下6張照片】),以及在差旅所住酒店附近(包含馬尼拉、上海、武漢、合肥、長沙)的街道(完全不使用酒店的走步機),還有所有步行所走過的景點。





   另外,我最喜歡津津樂道的運動就是游泳。不像走路我通常是「快走」,但游泳卻是「漫游」,況且我只會蛙式,每一次下水就是最多40分鐘、至少連續游一千米(25米長度的游泳池連續來回20趟)。除固定在美國北加我前後分別加入離家近的兩個不同運動俱樂部、台北自家頂樓及中山運動中心的游泳池(兒子在華府所租的公寓也有游泳池),我每次差旅以及國內外旅行一定是選擇住含游泳池的酒店(我也通常都會把所住過酒店的游泳池拍照留存下來)所以可想而知我在2015年所游泳過的場,幾乎包含上述所有我去過的地方(除了日本及阿里山)。這一年中我總共下水過66次(含三溫暖、Spa112小時)、共游了66,350米,平均到每一天雖然不多才182米,但是已經破了我這一生的紀錄。若加上走路我在這一年,光靠兩隻腿及四肢,平均每天在地表上移動2.72公里(總共約一千公里,幾乎是騎自行車台灣環島一圈的距離)。

 

   

   大家都知道「身體保健」的三要素,一是充足的睡眠、二是良好的飲食、三是適當的運動。雖然我也算是喜歡美食的「老饕一族」,我吃的「足跡」遍及我所到之處,從路邊攤、夜市、到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高檔餐廳。但是話說回來年紀越長對「外食」就越有顧忌,就算是每天山珍海味吃不盡,也會擔心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前工作忙碌也無從選擇,隨便吃一個漢堡也可囫圇吞棗快速解決一頓;現在時間多了沒這種問題,當然選擇在家吃比較外食更覺得安全。這幾十年來喜歡且習慣吃老婆做的菜,但是我在台灣獨居的五個多月時間也必須「自食其力」。剛開始我還是到南門市場或東門市場去買一些熱食自己只要煮飯配菜吃就可以了,後來覺得要自己最起碼應該要恢復過去在當留學生時能夠做一桌滷菜的這種本事。現在平常到可以買現成的水餃下一下、乾或湯麵煮一煮(非方便麵)、做個紫菜蛋花湯、炒個蛋炒飯之類的都難不倒我(甚至做一個九層塔炒蛤蠣、豆乾炒肉絲問題也不大);但慢慢還是覺得這樣子仍然不夠長進,於是向老婆大人請益之後,學會了最簡單的如何用電鍋燉雞湯、燉蘿蔔排骨湯、牛肉湯、白鯧漁湯、烹調莧菜小魚湯…等。天氣冷了就買一些茼蒿菜、包心菜、大白菜加上到7eleven買一些火鍋料,就可以自得其樂的吃是一頓熱騰騰的火鍋。連早餐我都不喜歡一成不變,從煎或蒸銀絲捲、煎蛋、烤吐司麵包、饅頭、水煎包到各式各樣的中西式都很在行。老婆回台灣一個月的時間我多次親自下廚做給他吃,原來還覺得誠惶誠恐,後來老婆對我做的三餐都贊不絕口(我不准她插手,由我全程侍候),才知道自己確實已經廚藝也算是到了一定的「火候」了。我做菜最大的特色是少鹽、少鹽、少糖,最重要的是既健康又可口。其實,做菜的「前置作業」,也就是食材及調味料的準備或採購很重要也馬虎不得;所以常要花不少時間到大賣場、生鮮超市,甚至於傳統市場或黃昏市場Shopping。一直以來,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台灣,自己一人或與老婆一起,我都把逛市場採購當為一種樂趣(特別是親自選擇自己想吃的),現在把「洗手做羹湯」更當成樂趣,所以兩者樂趣就變成「一加一大於二」的「高級興趣/嗜好」了2015年我共花在這方面146小時 (佔全年的5.05%),可見它在我生活中的份量了。

 


   談到睡眠我還算幸運,沒有睡眠困難的問題,以往就算是喝刺激性的飲料(咖啡或濃茶)也不至於睡不著覺,但有時卻會因為工作壓力、心情、過多待落實的承諾等相關的事情就會影響睡眠品質(當然也有輾轉難眠的經驗)。 現在只要我平日沒有其他的行程,晚上12點鐘就寢早上6時半起床,再加上午休約一個小時也成為我最好的「舒適圈」(並盡量使自己步調放慢)。但是目前仍不排除偶而會有課程集中、上課連續,造成熬夜趕工致無法有效睡眠的情況發生,且一旦差旅、上課或演講ㄧ定會影響我的午休習慣,所以我現在也盡量避免讓自己太過於勞累辛苦,特別是考慮是否有充分的睡眠及休息。

 

   綜合以上所述,我的飲食情況良好、運動量充分、加上睡眠品質不差,所以我這幾年的體檢報告,2015年特別好,把之前十幾項「紅字」的狀況均明顯改善,現在只剩下若干項比較需要長期努力的指標還得繼續加油。由於身體保健不得輕忽,所以如果身體有任何不適(眼睛紅腫、感冒發燒..)我還是會選擇到醫院看診,加上自費做了一次無痛大腸鏡檢查、及四種癌症非特異性篩檢等,因此在我「HEALTH」帳號內顯示出我共花26個小時及「EYES」也用了7個小時,也就是說2015年我花了33個小時在身體保健、看病、檢查等方面,這也是一個合理且讓人心安的保健生活安排。

   其實,不要看我以上所述總覺得我一切平安無事;事實,任何人都不能百分之百避免的就是「意外」。認為自己身體好、健康硬朗固然是好事,但平日千萬不可以「大意」或「鐵齒」。年底前,我因過於輕忽,走路速度太快,趕著過馬路時未注意台階的落差而不慎摔倒致造成大腿嚴重扭傷。我也因此付出的代價,不只是看中醫或西醫,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去做按摩推拿才勉強經過三個月後才慢慢恢復正常(但也產生若干後遺症)。走筆至此,我必須強調,任何人都很難凡事都能夠全然的好(或全然的不好)。面對空污與濕冷的天氣,加上長年累月職業傷害(靠嘴吃飯話講太多),我從20162月底迄今正辛苦地進行全面的「抗咳大作戰」。希望自己能夠儘早康復,才能面對未來兩個月的課程及必要的活動。

 

最後,我嘗試做了以下的對聯,做為「養生」的簡單結論:

上聯:少油少鹽低糖份

下聯:多走多動高睡質

橫批:健康滿分

   前後花了五個篇幅,共15000餘字180多張照片終於完成了我這2015年的回顧,希望這拉拉渣渣講了這麼多的東西不會造成讀者們的厭煩。最後,我還是要說一句老話「人生無所不專案」,而其所包含的生涯、生活、生命這三大類,卻是在每一個人生的不同階段與過程中扮演輕重不同的角色。當您慢慢發現後兩者所佔的比重比前者為多時,您就了解我現在的心境;那就是人生倒頭來最重要的莫過於家庭、親友、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情,並能過有意義的生活。希望你喜歡我以上的分享,大家共同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生活美滿!                                                                                                                                                                                          

《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三 用自己的「大數據」來總結我的2015(生涯篇)
《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三 用自己的「大數據」來總結我的2015(朋友篇)
《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三 用自己的「大數據」來總結我的2015(旅遊篇
《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三 用自己的「大數據」來總結我的2015(居家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bal Traveler 的頭像
    Global Traveler

    旅行者的世界版圖

    Global 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