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人生》系列之三十六之四
回顧我的2018(旅遊篇-下)
4/25/2019
大馬雖因工作、開會去了無數趟(1992年單位旅遊還曾與所有同事攜家帶眷在麻六甲過春節);而這趟在檳城似乎才真正體驗到比台灣更傳統的過年氣氛與廟會活動,再加上不同的南洋特色(阿凡達秘密花園夜景、橋生娘惹博物館、姓氏橋、食物狂想區博物館【Wonder Food Museum】、小印度、時光隧道+3D壁畫街…)
從吉打港搭船到蘭卡威後、在老鷹廣場的康氏家族照;入住丹絨渡假村(Tanjung Rhu Resort)兩天所盡情享受的陽光、美食、人造島沙灘散步;
在老少皆宜的東方村、高空纜車、世界最大彎曲吊橋、天幕劇場、3D畫像共同館歡樂一堂;
帆船逍遙遊 (海水按摩浴、啤酒烤肉餐、海上觀賞夕陽…)亦是讚聲連連;巴椰島(Payar)海上浮台的浮潛、游泳、玻璃底船觀海底奇景更是一絕…
三月中完成廈門的授課,客戶領導安排且陪同到鼓浪嶼遊一日遊,雖然是10年後再度造訪,卻更有新鮮感。搭渡輪到鼓浪嶼,沿環鼓路經燕尾山公園、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到三丘田碼頭;穿越龍山洞、老街、三一堂,並參觀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岩、風琴博物館、菽莊花園、皓月園…「深夜食堂」吃閔南素食餐後觀賞廈門夜景,發現已脫胎換骨的廈門及鼓浪嶼,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如此地讓人驚豔(特別是在「金磚五國高峰會」後)…而閩南人、閩南語及閩南小吃更是那樣地親切。
與妹妹妹夫一起探望在病榻中的舅舅及堂哥,並與表弟們及大陸親友共敘家族之情之餘,又三度走訪了長沙。
日本之前已去過六趟全是「自由行」,卻未曾寫過任何遊記(大概是因寫日本的人太多、太普遍,自己還是「藏拙」比較好),三月下旬首度參加由老伴與小姨子們所安排的日本「九州-熊本-福岡」4日旅遊團,而我只要「拿著行李跟著走」而完全未「作功課」下確實也輕鬆自在。只不過,回來後,還是得留下一些簡單紀錄與po若干照片,才算是「到此一遊」…
水前寺城趣園隨興賞櫻、阿蘇溫泉區日式會席料理+泡湯之樂、大雨下的九重花公園與九重夢大吊橋仍別有一番風味、由布院金鱗湖別府溫泉區逛逛也算是一種享受;
福岡西公園賞櫻+熊本城外圍遇見的春櫻絕對給你特別的幸福感、漫步太宰府天滿宮、細雨中的柳川「人力遊船」更是樂趣無窮;
連走走熊本上通商店街、吃吃正宗日本料理、看看夜櫻、乘乘「萌熊電鐵」…在櫻之馬場.城彩苑.櫻之小路徜徉…等都會讓人十分「小確幸」!
終於完成擔任五位美女「護花使者」的任務!
三月底我先匆匆地趕回美國報稅及花了一禮拜才清除庭院橫生的雜草,才知因「愛玩」離家快三個月所要付出的代價。
四月初開始規劃首度自行組團到英國愛爾蘭之行的事宜。這可是我2018年共花了將近200小時進行細節規劃的最大專案(直接找到一位專業導遊加上英國的地陪,按我們「客制化」的要求,安排交通、食宿、所有旅遊景點及相關活動)。
溫哥華對我們而言,雖不是什麼「新鮮地」,但我們大學的同學及各學長弟們可在此已有上百位;2012及2017年我那位身為同學會長的聞同學還特別為我召集同期同學們聚餐。這趟我就請他不要叨擾其他人了,但包含他在內的其他三位大學同窗和一位至親卻無法「幸免於難」。
我們先在溫哥華周邊精華地區(Richmond, Burnaby, Surrey, Delta…)自行到處走走兩天後;就到曹同學家做客打攪了一晚 (一頓豐盛的晚餐伴著我們天南地北地聊天)。
再度到互為連襟的聞、萬兩同學家「舊地重遊」;聞同學當然又是盛情午宴接待;而夜宿我那位熊氏宗親同時也是萬同學親家的光裕叔(歲數比我小、備份比我高)的那晚,除光裕叔所準備的滷菜加水餃麵點外,聞嫂子還特別為我們烹煮了「羅宋湯」,讓我們盡情把酒暢飲,各自談過去的豐功偉業直到午夜…
他們這兩位親家還一連兩天陪我們去三角洲濕地及他們家附近公園健行,並一起走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人類學博物館、格蘭佛島(Greenville Island)與伊莉莎白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 悠閒共遊一整天。
與老同學們相識都四十餘年,在海外和他們相距1600公里仍能如此密切互動真是誠屬不易喔!再度感謝他們及嫂子們!
回程從西雅圖開始…在Public Market Center, Waterfront飽餐了一頓海鮮大餐、到波音公司參訪(世界最大的金屬建築-生產747/767; 777/787工廠)、去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 & Testing Room 品嚐三種不同的南美咖啡 、於Harbor view of Seattle欣賞港灣美景…
我們駐足在波特蘭一天,造訪了知名的休閒好去處:玫瑰園(International Rose Test Garden)、China town、藝術博物館(Portland Art Museum)、South Park Blocks、 Historical Society、Convention Center、並在 Tom McCall Waterfront Park輕鬆散步…
接著,我們先在奧勒岡州走「山線」:順著哥倫比亞河谷景觀道(Columbia River Gorge National Scenic Drive)南下,穿越風帽山國家森林區(Mt. Hood National Forest)、史密斯岩石公園(Smith Rock State Park)、紐貝里國家火山紀念區(Newberry National Volcanic Monument)
在進入此行最重要的朝聖地-火山口湖國家公園(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前沿途因多處火燒山影響能見度並聞到陣陣焦味,但從North Entrance一進入園區就忽然重見蔚藍天空與美到不行的湖光一色,真是興奮極了!
一回到加州,從Crescent City開始改走「海線」,沿著Hwy101太平洋海岸邊走邊玩,而紅木國家公園(Redwood National Park)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再途經Newton B. Drury Scenic Pkway、Avenue of Giants & the Lost Coast、Shrine Drive-Thru Tree…等這些知名景點。
Hwy 101 最後帶我們到了 Santa Rosa,小歇後繼行一小時餘,即疲憊卻愉快滿足地回到了家,結束這趟全程十天,共走了4100公里的美加自駕之旅。
九月底在參加自組的英愛團前,先提早動身前往葡萄牙9天自由行;靠步行、搭火車及參加兩個local tours走訪了里斯本、波爾圖、辛特拉(Sintra)、科英布拉 (Coimbra)、奧比都斯(Óbidos)、納紮雷(Nazaré) 、巴塔利亞(Batalha)及法蒂瑪(Fátima)等8個城市及數十個膾炙人口的景點;
10月6號我們與來自於台、美、中、加等共八個不同城市的22位朋友在倫敦會合,正式展開我們已規劃了半年的「英愛文化藝術15天之旅」,由大巴士及跨海渡輪帶我們橫跨英倫三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加北愛爾蘭及愛爾蘭共和國(我們的第42個國家)全境共約3,500公里。
由於這兩趟歐洲旅遊的內容太豐富、照片又太精彩,且幾乎是耗了我們「洪荒之力」來規劃,所以不應只是輕描淡寫或草草「重點摘要」就交待過去。因此,在本文後將另闢專文,將用較為細膩深入的撰寫才不辜負「英愛團友」們的期待,及自己曾辛苦安排的付出,而當然也是最佳「以饗讀者」的方式。
已提到過12月上旬我到北京,在清華大學為強老師工程項目管理研究所碩博士生授課,及為我長達11年所擔任志工的PMI中國(品邁)提供一場演講之餘,探望老朋友們似乎也是「任務」之一。特別是三場餐會,由清華大學強老師及夫人(龔老師)宴請的包括有吳之明老師/師母、焦英博、楊述、許昊、唐文哲等老師;由PMI Bob 與他所有的得力助手們(Jeff, Allie, Mary, 端木、 JoJo)一起共渡的午宴、以及焦博士及其夫婿安排的湘菜餐敘。
另若能藉此,在北京未去過的地方四處走走當然也是期望之一,感謝強茂山教授及夫人帶我到其位於北京近郊五環三層透天厝參觀,並安排了在北京國際溫泉酒店遊泳、Spa、午餐、汗幕蒸與午、晚餐的「北京休閒泡湯一日遊」。
過去造訪北清大已不知多少次,但這趟才發現我其實根本沒有仔細地逛過清華校園,所以我花了將近一天半的時間在零下10度下徹底地走了一大圈(二校門、清華園/工字廳、古月堂、清華學堂、大禮堂、水木清華、藝術博物館、甲所、丙所、音樂廳、校史館、國學四大導師銅像【梁啟超、趙元任、王國維、陳寅恪】);
焦博士也請其助理陪我參訪「國家圖書館」也是我所愛活動的經典…讓我這趟北京行比以往更輕鬆卻更豐碩。
本文收尾前,還是援例公布我個人最重要的一個大數據。根據航空公司所提供給我的飛行里程記錄,2018年我總共飛行了56,996英里,等於91,706公里;在陸地上長途旅行 (搭火車/巴士、自駕) 及短程來回 (高鐵、捷運、開車)等共移動了15,160公里;搭郵輪(紐澳)則共航行了3,222海浬(5,960公里)、再加上兩趟英愛跨海渡輪的245公里,在海上也共走了6,205公里。另根據我的Fitbit tracker穿戴裝置的紀錄,光靠兩條腿走了2,996,488步,2,089 公里(平均每天走8,029步,5.72公里)。2018年在家附近的運動中心及在商務及旅遊過程中在下榻酒店的游泳雖不比往年多,才101,100 公尺 (101公里)。以上總計2018年我在這個地表上共移動了將近111,350公里,等於繞了地球(赤道40076公里)將近2.8圈,但並沒有打破之前我2012最高(17.8萬公里)、2014年(13.5萬公里)、2017(13.3萬公里)及2016年(11.5萬公里)所創下的紀錄。(同樣也呼應了我因出差及旅遊在外住宿的天數與總行動公里數的對應關係──即走了越長/遠,外宿天數就越多(2012:2014:2016:2018=139天:110 天:102天:89天);這其間最大的利多是:我的華航「翡翠卡」(可用於所有天空聯盟【Sky Alliance】)再度獲續卡兩年,Marriott Award 國際連鎖酒店(同時也是SpG系列酒店)會員資格雖因未住滿50天而從白金降為「金卡」,原因是我商務差旅不斷減少而自助旅遊卻相對增加,所以不得不「移情別戀」用Booking.com來訂房,以節省開支,並同樣累積了不少優惠。
最後,自白一下;這幾年我寫遊記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我旅遊的速度,迄今尚欠至少15篇未寫(土耳其、南非、瑞士、北歐郵輪、挪威、奧捷、冰島、法國、荷比盧、以及本篇所列包括葡西、英愛…),何時能完成,自己都不知道。樂觀來看,由於已淡出職場,寫管理方面專業性的文章越來越少,反而可以專注於生活、旅遊、興趣…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我已設了另一個名為「Global Traveler的世界版圖」Blog,陸續將與「專案管理」分割(已把之前近40篇有關旅遊文章轉移過去了),以利藉該園地與所有「旅遊達人」交流分享,讓我們一起期待!
(全 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