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治癒病徵與身體保健心得(4)
-「呼吸中止症治療」及全文總結
12/4/2020
(接續前已刊載的三篇:成功治癒病徵與身體保健心得(1)久咳不癒與食道逆流;(2)久咳不癒、食道逆流與呼吸中止症;(3)呼吸中止症與痛風)
2017年10月上旬我與另外兩位高中同學攜眷參加雄獅旅遊的「祕魯神奇之旅」(我們是從舊金山飛到洛杉磯與從台北出發的團友們會合,比他們省下來回35小時的飛行及3萬多的機票費),那旅遊團不便宜,卻是我參加過最好的旅遊團(特別是與好同學們一起)。由於秘魯除亞馬遜森林及沙漠地區外,多地處於高原,旅行社在行前多提示大家要準備防止高山症的藥物。當我們在進入3500公尺以上高原區行程中時,反而看到許多年輕甚至是肌肉男、運動健將型的團友們似乎不太經不起高山症的考驗,甚至一對姐妹必須要靠氧氣瓶來硬撐,一位與我們年齡相當的先生因高山症嚴重無法進食而猛吃「避暈藥」致胃穿孔住院。我們這三位同學居然都沒什麼感覺(且幾乎「高山藥」是備而不用,我們的「領導們」則在少量服用該藥物也都維持的很好)。在行經最高峰海拔4335公尺時,我3人還刻意在那紀念碑前合影留念(是我這輩子到過最高的地方)。
結束愉快的秘魯之行回到加州家中,我已經收到了來自於我家庭醫師的電郵通知,並依約到「心肺檢驗中心(Center of Cardiopulmonary)」 聽取我Sleep Study 的檢驗報告。我的「AHI 【Apnea and Hypopnea Index】 值」,即「呼吸暫停或障礙指數」是27,RDI 【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值,即「呼吸障礙指數」是36(代表每小時呼吸中止或不規律36次),【RDI通常比AHI值為高,因為前者比後者增加呼吸障礙的檢測】。另再我睡眠中有2.3%的時間呼吸含氧量低於90% (我的中位數是95.8%),14.4%的時間打呼聲大於30 dB,另有8.1%的時間是"Very Loud";就以上數字我被診斷為「中度呼吸中止症患者」。相對於一年前在馬偕醫院睡眠中心睡了一晚所得到的檢查報告是「每小時呼吸中止45次 (不知是AHI還是RDI值)、含氧量只有65%,而被判定為「重度患者」而言,在美國所做的檢查讓我安心了很多。但為何會造成這麼大的差別?我個人的解讀是:台灣許多大型醫院當年花了很多錢所建置的「睡眠中心」所使用的設施也許是未隨科技進步而更新的舊儀器;我在美國檢查的這一家睡眠中心原來也是如此,後來就使用最新科技的儀器,可以帶回家自行檢驗,即時判讀就知結果(既不需要預約排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檢查,且在檢查完後又不需耗時兩週才能夠經過複雜的程序來判讀出結果)。另外我還當場收到一份完整的書面報告,而不是像台灣一樣只是由醫生口頭告知而未提供任何相關資料(在美國所有的病人都可直接在他的網路上所設定的專屬帳戶中看到所有的檢查結果及病歷資料)。
我還有ㄧ項觀察,就是在馬偕看檢驗報告後,醫生就會推薦在哪裡購買呼吸器、如何做止鼾牙套..也許是好意,但是難免會讓人感覺有推銷之嫌(當時還產生了一個「小人之心」認為是不是故意把我的症狀講的那麼嚴重,讓我害怕而立刻買CPAP)。當然也不能排除「在睡眠中心睡ㄧ晚的檢查方式比自己帶回去使用儀器自測的準確性更高」的可能性。其實,我認為也許在這一年(從台灣檢查到美國檢查)時間中,我還真的是靠睡眠時「用膠帶封嘴」及運動減肥的方式減輕了打鼾,同時也改善了呼吸中止的程度。我們在台灣所謂的「呼吸中止症」,在英文稱為「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字面照翻則為「阻塞式睡眠呼吸暫停」。本文最後有一附註,列出與「OSA相關的中英文專有名詞及相關數據如何判定病情」的簡單說明。
接著,在兩三個禮拜之後(2017年的12月初) 我的保險同意支付部分的CPAP費用,我就接到醫療器材公司的通知直接到那裡取用一個全新,型號為ResMed Airsense 10的CPAP (全套連機體、增濕器、呼吸管、不同形式的面罩、電源轉換器、濾網...【如附註說明及照片】)價值約$1,450美元(我在台灣試用那家「博兆公司」所代理的同一牌子的CPAP較舊型號 Airsense 9那時全套的價錢約70,000台幣,現在好像也有更新的型號價錢60,000左右。)由於我的醫療保險要求我這一年內必須使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否則我就必須全額付費(無論我在哪裡他們都可以透過網路線上追蹤我的使用狀況),一向都是很聽話的病患的我,則不管是在家或是商務出差或旅遊都會隨身攜帶且幾乎是每天都使用。一年後,在我與睡眠中心的醫師的約診中,得知他根據「線上監控的資料」我使用該CPAP情況非常好,所以已可在完全不受監控情況下自由使用。
迄今三年了,我那一台CPAP幾乎與我的晚上睡眠合為一體,由於它體積不大(差不多一個電腦包大小)且重量也算輕,所以隨身攜帶還算方便。為便於全球眾多患者於差旅中攜帶,所有航空公司都不將CPAP 列為受限於隨身行李中的數量, 且機場安檢人員大都知道那是什麼東西。2018年2月我們參加「紐澳14天郵輪遊」,一登船進入艙房,服務員迎接我們時看到我的CPAP,即主動表示要為我的另外安排電源延長線,並建議我睡靠陽台的位子,因為床頭櫃較大適合擺放,且距主電源也較近(可見郵輪公司早就因應遊客有此需求)。另外有一晚郵輪公司所提供的娛樂及表演節目中訪問四對夫妻平常的生活默契,當主持人問妻子們"你老公早上清醒時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其中有一位非常優雅的女士說"他翻過身來...輕輕地觸碰...關掉他的...CPAP",全場包括我在內許多人都大笑!主持人立刻幽默的說"你們知道什麼是CPAP嗎? 知道CPAP的請舉手",結果出乎我意料的是全場幾乎1/3以上的人舉手,該郵輪歐美澳紐遊客較多,顯見中年以上該族群人士使用CPAP比例已相當的高,且最起碼已有非常普遍的人知道那是什麼。相對台灣的人而言,知道的人不算多,我也是陸續知道我的一些朋友在使用,只不過大多數的使用者似乎都不太喜歡去談或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每一台CPAP上都有CPU透過內置的晶片,紀錄所有的使用資料,當關掉CPAP時,機器有一小螢幕會顯示包含使用時間、每小時平均發生幾次event (呼吸暫停)【低於5次就是正常,我平均值是低於2次是「非常好」】,並以笑還是哭臉顯示呼吸管是否漏氣…等。此外,我還與該原廠使用者網站上設立個人的帳號,隨時可查詢以分數代表使用狀況(如只要使用6小時、event次數低於5…就是90分,使用超過7小時就100分)目前,以我長期使用CPAP後的最重要的成果是,我若不使用它時也不太會打鼾了,因為在使用CPAP時嘴巴會自然地密合,這個習慣逐漸養成後,就算是不使用CPAP嘴巴好像依然不太會打開。這點除了得到我老婆的證實之外我自己在午睡的時候就能清楚知道幾乎完全不打呼。
有關CPAP的使用還要做一重要的補充:在花費上不只要算購買機器的錢,還有許多的配件要在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需要更換的費用(我在台灣的「博兆」就問過一條在半年內要更換的「呼吸管」(其實我認為是可以使用一年)就要新台幣$5000,每三個月要更換一次的「呼吸面罩」也要數百元,加上台灣相對比加州潮濕怕會長霉菌所以更換的期限也許就不同了),這些「定更件」加起來真的是「所費不貲」喔!
另外,有關我之前動過「白內障手術」的心得及去年透過特殊管道及優惠安排在北投一家健診中心做全身「MRI 核磁共振檢查」的經過,以及像我這種喜歡全球各地趴趴走且頻率很高的人,很可能會因磁場的改變、地理環境及氣候的驟變而造成「雷達失靈(中耳不平衡)」所產生短暫的昏眩⋯⋯等這些經驗,爾後我都可以另闢專文來敘述。
最後,我就這連載四篇,共超過12,400字的各相關病症的診斷治療過程心得做一簡單的總結:
1.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身體是鐵打的,我們這種年齡的人發生病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切記不要輕忽身體上任何的小病況而造成爾後無法彌補的遺憾;
2. 除了你自己外沒有人能為你的身體健康負責,尤其切勿認為當有病痛時要完全依靠醫生的診治;在看醫生前自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上網搜尋相關類似病徵且平日用手機Note記錄下身體狀況的變化及不適之處,及哪些你想詢問醫生的問題⋯⋯)使醫生能正確判斷你的病因;
3. 造成身體出狀況的原因有很多,除長期累積的某種狀況外,我還相信會因個人的運勢以及心情而受到影響;所以人還是需要一種宗教或某種信仰(哪怕只是背誦一段經書),就算它是「無稽」但給人心靈的慰藉可能就是「無價」。人可能會因為「鬱悶」而從無病變有病或是加深病情惡化,我也始終相信「保持心情愉快與樂觀」是治療百病的「最佳藥方」;
4. 除平常要注意保養身體外,一年至少要做ㄧ次全身的健康檢查(且一定要注射「流感疫苗」),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仍不能「包山包海」,額外購買一些保險是必要的,關鍵時刻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幫助;
5. 運動對身體確實有益,但切勿過量,尤其不要「逞強」,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簡單的事,就怕花錢還解決不了的...也就是說寧可現在多花點錢能讓自己身體更好、心情更愉快的事都是值得做的!
〈全文完〉
1. AHI (Apnea and Hypopnea Index「呼吸暫停或障礙指數」) :The number of apnea or hypopnea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for an hour of sleep. Based on the AHI, the severity of OSA is classified as follows病狀判定:無症狀None/Minimum: AHI<5 per hour, 輕微Mild: AHI>=5 per hour; 中度Moderate: AHI>=15, <30per hour; 嚴重Severe: AHI>= 30 per hour);
2. RDI (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呼吸障礙指數」 :(Included not only in apnea and hypopnea but also include others, more subtle breathing irregularities, normally this number is higher than AHI)基本上也是根據< 5, 5 to < 15, 15 to < 30, ⩾ 30分為「無症狀」、「輕微」、「中度」、「嚴重」,但仍需根據呼吸含氧量、AHI值、年齡…等數據做綜合判定。(例如:我的RDI值是36應屬「重度」,但根據我其他的數據則判定為「中度」);
3. Oxygen Desaturation 血液含氧量,or SpO2 index: 在海平面時正常人的含氧量是96到97 %,中度缺氧是80到89%,低於80%則為重度缺氧;
4. 「陽壓式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簡稱CPAP)」 睡眠呼吸機配合「加濕器」經由喉管及面罩或鼻罩,將空氣不斷地輸到患者的呼吸道,從而令患者呼吸道保持暢通。 所以病人只需在睡眠時帶上面罩,就能在睡眠其間透過睡眠呼吸機的協助保持呼吸暢順。(如下圖:我目前所使用的ResMed Airsense 10)(不含呼吸管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