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冠下」我「破繭而出」2021

1/30/2022

    年歲末年初我都會根據自己日常計錄的「工作日誌」Excel 表,及其在年底所產生全年的分析結果及相關數據來寫這一年的「總結」。十餘年來似乎已儼然成為一種我「回顧」與「檢討」上一年的慣例(在這部落格就可以看到過去每年所寫就此方面的所有文章)。其目的除了每年都留下有意義且完整的記錄外,更不斷能使自己對未來充滿期望與保持續航的動力2021對我而言,與每年一樣都是特殊的一年;而這次我要用與過去不一樣的方式(不再用所謂聳動的「大數據」來分析自己所定義「生涯」、「生活」、「生命」所佔全年的比例為主軸,且省略一些自己都覺得膩了的話題)也不拘泥任何框架來表達。本篇先以「總結與檢討」的方式開個場;下一篇的重點是談目前最大的「快樂來源」是「家庭/家族活動與旅遊」。我常想大多數讀者(尤其是我的朋友群)看我寫的一些自己高興愉快的故事與特殊經驗時,可能會「無感」(除非他/她也在故事裡)。為嘗試讓讀者「有感」且獲得可能的「助益」,第三部分我會分上下兩篇來談「旅美退休生活的甘苦」,其中會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生活體驗」與退休後才領悟到的「人生哲理」

 

    相對於2020年在疫情嚴重情況下受到種種束縛的那種無奈,熬到2021年中就先有「破繭而出」的感覺,並恢復過去近六成的「活力」,然到了年底變種病毒再度肆虐,又不得不在戒慎恐懼下步步為營了。還好拜疫苗之賜,年初的一、二月就完成兩劑注射,十月又打了加強針,所以現在回顧我的2021年確實好像就因穿了這一身盔甲而「肆無忌憚」,使這一年的足跡不只有「料」可抖,還提升了不少內涵與精彩度(雖然仍不能與2019年之前任何一年相比)。 

     

    外在環境影響下,我的2021年也產生相當大的改變,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先說不好的,過去屬於生活中重要一部分的到運動中心運動的習慣,從20203月起迄今都尚未恢復。以往每年游泳動輒累計共幾百公里(每一趟下水1000米),每天走路也至少8000步的紀錄,前者幾乎歸零只有寥寥可數的幾次,後者以在家運動(上下樓梯、原地踏步、庭院走路)來取代,雖表面上在我的Fitbit穿載裝置上仍有不差的累積數字(全年共走了1,933公里、平均每天5.29公里【7,673步】),但我是心虛的,只視為是自我安慰而已;從我體重增加(在家吃太好卻消耗不足)、體能減弱的情況就可得知  

     其次,就醫的次數降低,好處想是身體健康,因避免去醫院就算有點「小恙」也可自行療癒了。除了打了五劑疫苗(三劑COVID、一劑流感、一劑65歲以上都要打的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一次驗血、一次年度FIT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大腸癌篩檢及ㄧ次與家庭醫生的視訊外,其餘就是靠電子郵件與家庭醫生的簡單互動(一方面是避免自己不必要暴露在醫療風險中,另一方面也是為減輕醫院在疫情下的負擔)。雖然如此,我在美國這一年也付了$3,192美金的保險費(參考以前分享過有關「美國醫療及保險體制)」)。以上所述這兩項「運動保健」及「醫療」在我全年總工時中只佔1.5%而已(在家運動均不計「工時」)。       

    在「休閒娛樂」方面,正確的說就是在家「看電視」的時間,從過去不到10%增加到今年19.5%。其中除了電影及連續劇佔了一大部分外,重要新聞、知識、理財、科技、文化、國際政經、歷史、體育...等性質的節目也有很大的比例。這些節目絕大多數對我而言都是能增長知識或有意義的,而不會覺得虛擲光陰。 

     為了不浪費「宅在家」的漫長時間,做了兩件比較有「價值」且值得慶幸的事。ㄧ是我全力在「寫作」方面有大幅度的長進,另則是在「理財」方面亦有所得。至於在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庭聚會及旅遊(雖只在美國境內)卻也「大有斬獲」(下一篇會專文報導)。

 

    2019年底「因緣際會」或說是「陰錯陽差」進入股市當「小白」,所以一開始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相關書籍、電視的財經節目/股市名嘴、油管財經博主、網路上各種訊息...)。特別是在2020年第一及二波的疫情發生期間,幾乎只能足不出戶地待在 家裡,因時間多所以每天就白天美股、晚上台股,週末再研究分析檢討、幾乎是啥事未幹都在搞這檔子事。當時懷疑自己如此的熱情能夠持續多久,結果年底結算就因為「財報」(包括台股有一半的投資是來自於岳家兄弟姐妹,由我統一操盤)太耀眼了,而深受自己及他們的鼓舞(注解一)。去年此時我在寫2020年回顧時,還遮遮掩掩不願提起此事深怕壞了「個人形象」(過去太「自命清高」總誤以為只要涉及「炒股」就是低俗的金錢遊戲,並且這是有錢又有閒的人才能玩的把戲(以前也從無這種閒功夫)。現在反而深入體驗到股票市場是實質看到經濟發展的最好窗口之一,不只是「接地氣」且更能務實反映科技發展、文化創新、國際現勢、人類文明發展方向...但無論如何2020年我花了超過60%的全年「總工時」在這方面,也似乎「太超過了」,自己也覺得如此「玩物喪志」確實是需要深切地檢討;尤其是我在寫作及閱讀方面的時間之少幾乎已到「自慚形穢」的地步 

       於是,2021年就此確實有所改善與調整,把理財方面的佔比時間降低到25 %,我當然知道才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方面的學習是不夠的,而我的功力仍屬於「小散戶」中的初階。相對下,仍認為還有許多更有意義的事情需要我去投入。具體的作法是把之前平均將近56小時的股票時間調整為每日不超過兩小時,其中大量減少看盤、看電視/股市名嘴及YouTube網紅學習股票操作的時間。另則善用自己以Excel所設計的公式來產生每日「盈虧報表」,並掌握重要的數據(EPS、本益比、殖利率、投報率…)作為選股及買賣股票簡單的參考;而每日再以收盤價來更新該表來獲得所有相關資料。讓人高興的是,雖不再像2020一樣認真「做功課」,但2021年的「業績」依然亮麗。而所挪出來充裕的時間都用在接著要說的「寫作」與「旅遊」。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我的投資報酬率比美股大盤(包含四大指數:道瓊、納斯達克、標普與費半)略勝一籌,在台股方面幾乎也是「毫不遜色」於大盤。(走筆至此,20221月底美股已重挫向下回調超過15 %,台股在封關前也應聲倒地,所以肯定不會像前兩年一樣「運氣好」躺著就可以賺,股市就是如此反反覆覆-一切都是「無常」才是「正常」… 

       一年後的現在自我肯定“把在股票上的時間減半用在寫作上”是正確的決定,特別是使我終於恢復了五年前應有的創作水平。之前是為業務、為公司營運、為客戶而寫作,現在則是為自己、為體驗人生、為分享而寫作2021年我總寫作的時間已佔我全年總工時的25 %除希望在2022能繼續保持外,仍期許自己能改善在2021一整年“沒閱讀過任何一本好書”的問題(從社群媒體中所看到的視屏及各種長短篇文章都不應被視為是「閱讀」的範圍)。

       為區別成立已逾12年以專案管理為主題的「熊老師部落格」,我在20197月開設一個專談旅遊稱為旅行者的世界版圖部落格,但直到2021年三月份我才認真開始經營這塊園地。首先將原放在前者那個有關旅遊的部分移到後者,並按聯合國將五大洲所包含的地區國家的分類方式來建立新部落格我所去過國家遊記的索引,還修補前10年所寫過自認內容很豐富的遊記共15篇(更新內容、增加重要參考訊息網路連結、替換較好的照片、補充若干註解及分享自助旅遊的規劃行程...等)。最重要的是我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發刊詞 來說明成立這個部落格的宗旨、長中短期目標、文章的結構型態、旅行的類別與定義、旅遊作家的分類與差別、對自己遊記內容的等級區分與特性...等,並提出一個 “把旅遊當作「收藏品」及唯有把去過的地方「寫成遊記」才算是實際據其「版圖」為己有”的概念,另還包含了三篇引言(注解二)。在完成這些內容的建置後該部落格於焉從2021515日正式開始啟動。 歡迎對旅遊有興趣的朋友們三不五時使用「電腦」到進入這網站搜尋自己有興趣的遊記。 

       地基打好了,房子也蓋好了,原來已有的89篇文章(包括修補更新過的)都是舊家具,當然要有新裝潢、增添新內涵,這才是ㄧ件重大工程的開始。除了前述那屬於發刊與啟動的四篇,另外共完成了12篇平均每一篇4000字與90張照片的遊記(八篇英國/愛爾蘭、四篇祕魯)使總數達到101篇,已算小有規模。然而未來的挑戰卻開始十分嚴峻,因為我自己估算過我至少還有100篇以上的遊記有待完成。之前就說過我有"寫遊記跟不上旅遊速度"的問題,而我又白白浪費了前一年半疫情期間無法旅遊正好專注於這項寫作的機會;所以一旦開放旅遊後我所「欠的債」恐會不斷擴大(「欠債清單」如注解)。尤其覺得已擁有這麼多「經典」,若不分享出來真的是「暴殄天物」,對不起老天爺對我的厚愛!說到此一「壯志」很大氣,但連自己都無法確認要花幾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當然最正面的思考就是把它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必給自己壓力)及在接受「已退休事實」時還能擁有一個如此難得與偉大的抱負吧 

       有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地建議我出書,我目前卻相對保守,想先用心經營這部落格,預計至少再投入兩年時間儘量完成大部分該寫的文章並得到讀者支持後,才會考慮出書(書名可能叫「世界都是我家」),但不會出畫冊(成本高效益不大),亦不會以「圖文並茂」來編輯,而會朝「旅遊文學」的方式來寫。即僅用文字分三種不同層級的表達方式來組合:一是以「高意境」來「述景」、「舒懷」、「審美」、「慕情」、「仰尊」、「靈應」、「悟理」;二乃用「中度專業」來「說歷史」、「講文化」、「談藝術」、「論音樂」、「道創意」;三則是以「普通且大眾化」來既「談天說地」又「敘細看精」 

        到那時候,我當然會鼓勵喜歡「看圖說故事」的讀者看我(有精彩的照片、重要資訊的網路連結、可供分享的行程表,且每一篇遊記都是該旅遊景點的小小百科)的部落格來「相輔相成」未來書中的文章…這些是我希能達成的長期目標。 

       另外,在FBpo文也算是我寫作的重要一部分(佔15),因為每一篇都有一定的「主題」,且經常是「連載式」的;內容仍以旅遊佔大宗,如以“美國大西部自駕探險之旅”為主題的貼文是將沿途的見聞分五篇連載。另居家生活、家庭/族活動也是其中一部分,而比較不會以「隨興」的方式做即時分享。因此,多半都是在事後,就照片的精彩度、活動的意義…等決定是否要「上載」。接著,才是主題構思與撰文(越要「文簡意賅」的有時反而越花時間來字字斟酌)。通常都需加註英文以便我非華人朋友的閱讀(FB提供其他語言的翻譯功能仍不夠成熟)。而在選用所拍照片及影片時也得費一番功夫(照片修飾、裁減與組合),所以別小看我FB上看似簡單的一篇貼文,平均是要耗2小時才能大功告成! 

      製作「結婚40週年紀念專輯」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專案之一,我在結婚紀念日(12/26)的前兩個月開始就先從近20年(2002~2021)來超過5萬個電腦照片檔案中篩選出值得用的好照片數百張;正愁缺前20年(1981~2001)的照片來源時,正好我兒去我們曾住過的維吉尼亞把當年離開時放在朋友家的一些有紀念性的「家當」中發現有數十本相簿(其中有許多都是1995年從台灣運到美國的),經他重新整理打包後寄回加州,當我「如獲至寶」地收到時真是驚喜萬分!遂於焉開始翻照那些230多年前仍保存良好的精彩的照片,彷彿是找回那時所有的記憶(仍有許多照片都不知何時在何處照的)。接著,如何製作及用何種方式呈現卻困擾許久,最後決定製作成影片(加配樂)──使用一個我最不熟習,一切需從頭學起的手機App──幸在老伴指導下,仍幾經挫折,才最終得以完成這原本難以實踐的任務(雖然技術還上有非常大的精進空間)。該專輯分為五集/五項主題陸續在FBpo出(若是我FB的朋友可按以下連結後進入欣賞),分別是:1成家/養兒育女及第一個十年2伴隨子女一起快樂成長的歲月3人生里程碑及家族活動4享受退休生活5繼續實踐環遊世界的夢想(影片時間從2分半到近5分鐘不等)。這任務的圓滿的達成,不只是老婆大人高興、兒女家人們喜歡、親友們肯定與祝福、自己也覺得以這種方式慶祝我們的40週年無論是花了多少時間是極為值得且比什麼都更具意義的。  

本篇結束前,讓我們一起踢走那討厭的「新冠」…

   告別「牛氣沖天」的2021後、共同期待「猛虎出柙」的2022

   並向所有朋友、親人們拜年~敬祝 闔府 

   健康平安 大吉大利


  

注解:

注解一:簡單地說實際的戰果就是,2020年全年的收入全靠這「理財」,其中來自於股市獲利的部份超過75%,與我從20162019年期間當 「個體戶(freelancer)」每年授課演講的平均收入相比也不遜色。

注解二:三篇「引言」,分別ㄧ為「半世紀「旅遊史」話從頭」(含過去50年的旅遊史區分為六個階段及每一個階段所去過地方的摘要附件)、二是「我的世界版圖──「雪泥鴻爪表(詳細列出世界五大洲陳去過及未來要去的國家/城市分類總表,還有一個世界去過(除台灣及曾長住過外)最多(兩次以上最多15次)共50座城市的記錄表)、及三「未來10~15年的旅遊計畫綱要」。

注解三:「欠債清單」為:瑞士、北歐郵輪、挪威自駕、冰島看極光、奧地利與捷克,另外還會有紐西蘭/澳洲、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南非、比利時、南法蔚藍海岸、丹麥、法國經典、日本經典、美國國家公園系列、美國經典及十大公路遊、加拿大國家公園系列、加拿大經典、世界名校巡禮、探索神州系列、寶島行腳系列…世界壯遊系列…【去過太多次的國家與城市/地方無法一一詳述,只能以「經典」方式統一「打包」記錄】,連“19951997論文資料蒐集:參訪美英法韓台10餘家航太國防工業公司專案”都屬於此生「特殊旅遊」經典之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obal Traveler 的頭像
    Global Traveler

    旅行者的世界版圖

    Global 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